服务热线:020-3461-8166

雄远荐读 ▏各地破产法庭陆续设立 加大力度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日期: 2019-02-19
浏览次数: 22

1月30日,北京破产法庭正式揭牌揭牌,皆在打造破产审判北京名片。根据最高法院的批复,新成立的北京破产法庭主要审理公司强制清算、企业破产案件及衍生诉讼案件,开展相关调研工作、案件协调以及对下级法院的业务指导,负责破产管理人的管理、培训工作,协助推进破产审判配套工作机制的健全完善,以及加强破产领域国内外司法交流合作等。管辖范围包括审理北京市辖区内市级以上(含本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公司(企业)的强制清算、破产案件及衍生诉讼案件,跨境破产案件等。


2月1日,上海法院的专门破产审判机构——上海破产法庭正式成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上海破产法庭管辖上海市辖区内区以上(含本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公司、企业的强制清算和破产案件(上海金融法院、上海铁路运输法院管辖的破产案件除外)、衍生诉讼案件、跨境破产案件以及其他依法应当由其审理的案件。


当前,全国各地破产法庭相继设立,各地区各部门将加大力度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处置中启动难、实施难、人员安置难等问题,加快推动市场出清,加大力度处置“僵尸企业”,不断释放大量沉淀资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防风险、优存量的重要举措


“僵尸企业”大都是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不少“僵尸企业”,或退出市场或重焕新生。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2018年末纳入专项工作范围的僵尸特困企业比2017年减亏增利373亿元,比2015年减亏增利2007亿元,有超过1900户的僵尸特困企业完成处置处理的主体任务。


不破不立。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有助于稳增长防风险。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处置‘僵尸企业’短期看可能会影响一些地方的经济增速和就业岗位,带来阵痛;中长期看,却能够破除无效供给,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等。这其中涉及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处理。


另一方面推动优存量育增量。“僵尸企业”占据大量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了新兴企业进一步发展。加快市场出清,释放大量沉淀资源,不仅包括“人、财、物”等有形资源,也包括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这一“无形”资源,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资源从过剩领域流向更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从低效领域流向高效领域,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市场经济。



重点解决“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



 妥善处置“僵尸企业”是一个棘手问题,“僵尸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一些地方政府担心本地就业和社会稳定,存在畏难情绪,处置中进行行政干预;一些企业账目不清,加之国内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很难知晓企业的资产真实状况;一些金融机构负责人不愿意已发放贷款变成坏账,对“僵尸企业”网开一面……种种复杂因素为处置“僵尸企业”的启动和实施带来阻碍。启动实施难还有一个原因是目前我国“僵尸企业”的标准尚不明晰,各地不太一样。


处置“僵尸企业”重点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包括“钱从哪儿来”和“人到哪儿去”。对于“钱从哪儿来”,日前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资产处置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利用产权交易所、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充分盘活“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有效资产,用于清偿债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破产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用于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案件的管理人报酬和其他破产费用的支付。


对于“人到哪儿去”,目前企业内部挖潜、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多种渠道分流安置正在进行。当前一些地方已出台相关政策,比如河南印发有关意见,支持兼并重组后的新企业吸纳原企业职工,对企业为职工转岗安置开展的职业培训,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给予补贴;对办理失业登记的就业困难人员,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逐一核对、登记建档,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等。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



妥善处理“僵尸企业”问题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更多的资源‘活水’注入高质量发展。”政府要做的是为“僵尸企业”的处置创造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等,让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中优胜劣汰,减少行政干预尤其是“拉郎配”式的兼并重组。


破产机制是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金融和法律途径。近年来,针对破产审判能力不足的问题,各地法院大幅增设了清算与破产审判庭,2018年上半年我国企业的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分别达到了6392件和3311件,较2017年同期大幅增长。


分类处置,因企施策。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要注重分类分业处置,不搞一刀切。对扭亏无望的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对符合破产条件但仍有发展前景的,引导企业经过并购重组、股权转让、发行债券、债转股等方法,重焕新生。比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飞行化工、橡胶轮胎两家公司,过去装备老化、产品落后、连年亏损,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如今通过盘活原有土地成立了尼龙科技公司,原来举步维艰的“僵尸企业”变成了势头强劲的科技新秀,产销率100%,年利润突破3亿元。长远看,除了加大力度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存量,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新的‘僵尸企业’产生。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法律智库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为客户朋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系公益性微信平台,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核实后删除。

联系电话:020-34618166

投稿邮箱:info@wholeview.cn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9 广东雄远律师事务所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